首页 > 品牌战略 > 小米品牌战略,小米品牌战略分析

小米品牌战略,小米品牌战略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米品牌战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小米品牌战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米品牌延伸策略分析?

小米手机品牌的策略在国内是有其创新性和可借鉴性的,目前小米销售量和关注度在国内持续升高,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都达到了国产手机的顶峰,甚至于和苹果相媲美,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性价比,性价比永远是一部手机的王牌。

小米品牌战略,小米品牌战略分析

小米品牌策略应该延伸到产品策略,促销策略,定价策略以及渠道策略,拓展好这几方面,小米的未来可期

小米公司实现整体战略的途径有哪些?

做好自己的产品,再通过雷军自己的投资机构投资其他公司,比如华米科技。做的小米手环,还有很多,紫米科技做的小米移动电源,引进国际人才,比如前谷歌安卓的全球 副总裁虎哥,等等

小米拥有几个手机品牌,品牌间定位是否冲突,布局是否合适?

小米公司目前拥有“三个”手机品牌,即小米手机、红米手机和黑鲨手机,然而黑鲨手机并不能算是小米公司的品牌,它只是小米投资入股的众多公司之一,和小米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所以实际上小米只拥有小米和红米(redmi)两个手机品牌,至于它们之间的品牌定位,其实并不冲突,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分析。

小米公司旗下手机品牌的定位

一、小米手机。小米手机在将红米品牌分离之后,以线下零售模式为主,正式向中高端机市场迈进,主打极致性能和用户体验,当然也少不了性价比,借用雷军的一句话就是“同等价格比配置,同等配置比价格”,面向对象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

二、红米手机(redmi)。红米手机在品牌独立之后,担负起了极致性价比的使命,以线上销售模式为主,主打中低端机市场,面向消费层次不高的人群,不过未来也有可能会向中高端冲击。


三、黑鲨手机。作为雷军投资入股的众多公司之一,黑鲨手机的品牌定位很明显,主要以电竞游戏手机为主,面向对象为年轻一代爱玩游戏的人群,属于是小众手机品牌。

综上所述,小米的这“三个”手机品牌各自都有不同的定位,线上和线下的布局也并不冲突,这样的设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安排,不过从小米9的销售情况来看,小米手机转向线下销售可能会困难重重。

从今年1月份开始,小米开始实施双品牌战略,小米品牌主攻高端机市场,强调使用体验;而红米品牌针对中低端市场,强调极致性价比。

不过无论从二者的品牌定位,还是小米的实际运作,二者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冲突,首先说二者的定位问题,小米是高端机、红米是低端机,这种简单粗暴的从价位上进行划分的方式,本身就不符合消费者的心理认同感,按照这个定位逻辑,难道是用红米手机的人就比使用小米手机的人层级低一些吗?

其次在二者的功能打造上的卖点也不太合理,小米品牌强调使用体验,红米品牌抢到性价比,但用户体验和性价比本身就是用户评价手机产品的两个维度吗,难道说小米手机有使用体验,但没有性价比?再难道说红米手机有性价比,但缺乏使用体验?这显然与对小米手机业务的发展是有错误引导的。

正因为此,在两个品牌的实际运作上,也出现了与当初品牌定位不符的情况,2月20日小米9的发布,我想本来雷军是想借此终极高端机市场的,但最终低配定位还是落在了2999元,当然标准版和小米9透明尊享版售价也达到了3899上下,但这也能够感觉的出雷军对小米手机的定价还是有顾虑的。

另外在3月18日红米手机的第二次发布会上,699元的红米7手机确实做到了极致性价比,但就如卢伟冰所讲的,红米手机已经打破性价比的束缚,未来还会发布2千、3千元以上的手机,这种说法与当初红米品牌的定位也是存在出入的。

因此无论从品牌定位还是手机的实际运作,小米的双品牌战略确实存在些问题,未来或者深受这种别扭的品牌定位束缚,或者打破这种定位,重新选择。不过对于红米手机来讲,在3月18日发布会上展示的一点我非常看好,就是小米有意将红米手机和自身的AIoT业务结合起来,目前小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IoT运营商,连接设备已经达到了1.5亿台,如果能把平民化的红米手机与AIoT业务结合在一起,未来二者的相互作用,很有可能成为小米发展的基石,为小米手机冲击高端市场、以及其他方面的业务探索提供保障。

小米有什么营销策略?

小米的营销都是围绕着互联网模式而展开,主要营销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流量营销,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首先是要制造热度,形成舆论焦点,创造网络流量和声量,俗话说不怕被人惦记,就怕被人忘记,所以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小米,势必要尽可能先抓住消费者眼球,于是造噱头、吹牛皮、损友商、蹭热度、博下线等操作层出不穷,不管是否有效、不管正面负面,小米已经离不开它;

二、饥饿营销,小米成立于2010年,至今虽然已是第十个年头,但在“为发烧而生”的性价比战略下,技术的沉淀和储备相对较少,自主研发的能拿得出来形成竞争力和差异化的能力较弱,为了在市场趋同效应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小米只能以“抢首发”作为其最重要的产品差异卖点,从先发优势转变成性能优势,产品定价则向来保持前期低于成本价,后期通过产能爬坡提高良率后的成本降低实现扭亏为盈的方式。但为了这个“亏”能尽可能的小,所以小米将线上抢购作为了前期的主要销售渠道,通过“脉冲式”少量放货,精准试探和评估消市场的需求体量,以此制定生产计划并控制库存,对于消费者而言整个过程下来购买体验极差,故被俗称“饥饿营销”和“耍猴”,这种营销策略在小米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前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三、概念营销,制造概念、转化概念也是小米的常见的营销手段,从品牌理念上的“为发烧而生”、“中国梦新国货”到产品宣发上的“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无不都是概念的制造,意在拉伸其品牌形象和产品价值,而概念的转化与偷换也在小米的营销过程中处处可见,将人有我无的“差”,转换成人无我有的“好”,别人用时“不成熟”,自己用时“强无敌”,诸如此类更是家常便饭,随手拈来。

总之,以互联网思维发家的小米,在营销策略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对于这类必须依赖话题热度和流量曝光来占据舆论中心的企业,其种种的宣传行为我们应该保持平常心来客观看待,结合需求并理性消费。


小米手机在每一次上市之前,都会先经过雷军在微博上的爆料,这也成为了电商营销的一大策略,如果有了爆料就会单品销售突破。据统计,小米2,小米3以及红米系列类的六款手机,每款的销售量就了千万台以上,这就如雷军所想的款款爆料,由此可以看出爆料是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的一大杀伤武器。

2015年小米手机的旗舰机型也卖的不错,曾经出现过供过于求的局面。在小米粉丝们的眼里,小米的插头线就成为了爆料品,为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从而带动了其它产品的销售量。如果说小米以前是以手机为爆料产品,那么与小米相关的周边产品也成为了爆料产品,而爆料产品就成为了集体效应,为小米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

小米自有的电商直销平台承担了小米手机出货量的七成,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三大电商销售平台,并在2015年创造出了一日售出200多万台的世界纪录,而小米电商平台的发展和小米的爆料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爆料策略,能够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火爆。小米不仅限于自家电商直销平台,还试水全国多个平台销售,小米在天猫、京东等网站上的总销量也超过了150万台,继续领跑着国内的手机市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米品牌战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米品牌战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