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品牌战略现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品牌战略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品牌已经是企业竞争中战略要素之一。制定清晰的品牌发展战略,将为企业在内卷化的商业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
但很多企业,在品牌管理上,并没有战略指引,忙碌于跟随或模仿的品牌营销动作,花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品牌却没有建立起品牌竞争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
最根本的是,品牌没有一个发展规划,而没有发展规划的背后,是因为没有发展战略。
所以,在当下和未来的商业环境,企业迫切需要制定品牌战略来引导品牌的长期发展;本文将给出一个制定品牌战略的理论工具模型-品牌战略四元论,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品牌战略。(品牌战略四元论是我们对品牌战略的最新思考,丰富了原来的战略三角模型。)
在详细介绍模型之前,我们先要对“品牌战略”这个概念做界定;因为这个词或多或少在我们心中,有一些基础的意义,需要捋清这个词的原貌。(这一块内容偏向逻辑,可跳过直接看理论干货。)
从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集团经过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12月,海尔集团宣布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
1985年,一位用户来信反映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让员工用大锤亲自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
这把大锤已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为国家文物;文物收藏编号为:国博收藏092号;文物命名是:1985年青岛(海尔)电冰箱总厂厂长张瑞敏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用的大锤。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时代机遇:国家鼓励兼并重组
一般企业做法:兼并后发展不下去;反对多元化发展
海尔创新做法:兼并国内多家家电企业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OEC管理模式,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海尔的创新是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品牌战略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品牌战略现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下一篇
格力 品牌战略,格力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