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资品牌双品牌战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外资品牌双品牌战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被外资收购的国产品牌有
美加净被美国庄臣公司收购;
中华牙膏被美国联合利华控股;
华丰方便面被印尼金光集团收购;
熊猫被美国宝洁收购,
乐百氏被法国的达能收92%的股权;
上海太太乐把80%的股权给美国雀巢;
南孚电池被美国吉列公司收购;
小护士、羽西被法国欧莱雅收购;
哈尔滨啤酒被比利时百威英博收购;
三笑品牌被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收购
统一润滑油被英荷壳牌润滑油收购;
苏泊尔被法国SEB控股;
生产白加黑的药品公司间接被德国拜尔收购;
双汇被美国高盛控股51%;
大宝被美国强生收购;徐福记被美国雀巢控股60%
金丝猴被美国好时公司控股80%
被外资收购的国产品牌:
【中华牙膏】被荷兰【联合利华】收购。
【活力28】被美国【美时洁】收购。
【乐百氏】被法国【达能】收购。
【太太乐鸡精】被瑞士【雀巢】收购。
【三笑牙膏】被美国【高露洁】收购。
国内最大的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被德国【拜尔斯多夫】收购。
如今,很多中国本土品牌脱离中国身份、外嫁跨国公司,民族国货摇身变为外资产品。本土优质国货被跨国公司收购的痛楚似乎被堂而皇之地忽视了——其中就包括那些中国人生活中曾经熟悉的诸多品牌。中华牙膏、小肥羊、美加净、熊猫、青岛啤酒、哈尔滨啤酒、三笑、活力28、小护士、羽西、大宝、丁家宜……
大宝
这个品牌曾经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尤其是它的广告词,想必现在大家都还有印象吧。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大宝可谓是火遍中国大江南北,但在2008年时,它就被强生收购了。
在2004年之后大宝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在2003年至2005年两年间,大宝在护肤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由17.79%下降至1%。2008年时,强生用23亿元收购了大宝。至此,大宝从国货变成了外资品牌,如今的大宝也不如之前了
没有外资介入的洗护用品品牌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火炬:火炬是中国大陆一个有着七十年历史的品牌,主要经营各种洗涤用品,如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等。
2. 恒源祥:恒源祥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主要经营各种洗涤用品、消毒用品等。
3. 马上消:马上消是专门生产洗手液、纸巾、清洁剂等产品的品牌,也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历史的中国品牌。
4. 长城宝:成立于1986年的中国品牌,主要经营洗涤用品,如洗衣粉、洗洁精、手洗杀菌液等。
5. 共和国:共和国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中国本土品牌,主要生产洗涤用品、护理用品等。
当然,除了这些品牌之外,还有很多没有外资介入的本土洗护用品品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1.确实有许多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之后,产品在设计上出现一些瑕疵的时候,都会在在国际市场进行了召回行动,但在中国市场却没有如此相同的动作。为什么在中国市场却做出这种明显是歧视的行为?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觉得中国的消费者更好欺负,是属于人傻钱多的市场。并且,这些消费者被自己的虚荣心所左右,或者被虚假产品口碑以及营销手段洗脑,让他们面对这些对他来说相对于国际市场,已经是没有公平的行为却沉默寡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车主,有买了品牌车之后,产品出现了问题,却不能很好的得到售后服务去解决,这个时候诸如不好意思比较尴尬的微妙心理在作祟,让他们不会特别声张。
2.而这个时候,这些品牌的中国合资方却也没有做到对产品品质控制,以及后续服务的监管作用。是什么原因呢?说白了,就是外方合作方提供的影响力较强的品牌,以及热销的产品,给中方合资方带来丰厚的利润,是用金钱赤裸裸的堵住了他们的嘴。他们已经忘记他们作为中国合资方在整个合资品牌应当所引起的作用。并且,甚至可能会利用本国的影响力,去吧,这些品牌产生的瑕疵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各种渠道,让这些负面的信息消失殆尽。
3.因此,我个人奉劝这些消费者,擦亮自己的眼睛,别被一个好看的品牌去左右自己购车的理念。而这个时候,能帮助的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在产品发生大规模的瑕疵时,并没有得到像国际市场那样的召回去解决问题时,只有团结起来拿起法律的武器,去和这些无良商家斗争。并且把这些真实的情况,向身边更多人宣传开来,让其他的消费者不在招数,同等不合理的待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资品牌双品牌战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资品牌双品牌战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