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尔品牌营销策略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海尔品牌营销策略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海尔是国际化的大企业,也是世界五百强,海尔的海外布局很广,海外销售比例占43%,海尔产品质量也是不错的,海尔涉及家电各个领域,空调,小家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大企业,竞争能力强,产品也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虽然净利润不高,这几年都在海外布局,也难免销售成本高。销售已打开,就不怕没利润,利润虽低也只是暂时的。格力利润虽高,主要是靠空调这一主打产业,发展也将成为瓶颈。格力的海外布局也有好几年了,但是还是与海尔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不过现在也扩大了对海外的布局,也逐渐向多远化发展,包括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模具等各个领域!海尔格力都是中国企业,但愿发展越来越好!
海尔是青岛的一张名片,它和青啤属于品牌青岛的双子星,当然,还有名声稍逊的海信。
因为生活在青岛,所以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的了解,总是能不断的获取关于海尔的一切信息。对于海尔,我感觉家电还是不错的,我结婚的时候,像电视、冰箱洗衣裳机等家电全部都是海尔产品,而且用了十几年了有的一直还在用,可能就是个情怀吧,从小就经常看到海尔两兄弟,感到比较亲切,而且从道路到住宅等等,周边都充满了海尔的影子。
这些年,海尔的存在感,似乎更多的体现在地产经济上,在青岛市内或区市内,海尔仰仗自己的优势,拿了很多地,盖了很多住宅,给人的总体感觉地产经济搞的红红火火,但其本职的家电业务,不但没有增长,反倒还有了很大的退步,海尔的存在,更多的是代表青岛的一张名片,而在专业领域内,竞争力开始明显下降。前两年安装空调,有安装师傅就说,还是按格力吧,虽然价格高一点,但质量有保证。
海尔之于青岛,其实就是一个脸面的事情,它在产品和企业经营上,近些年实际上面临着很多问题,它已经不是张瑞敏曾经砸冰箱那个时代的志向和情怀所在了,它现在正靠着品牌的底蕴和声望,愉快的做着地产,幸福的赚着更快更容易的钱。作为一个和海尔共同成长的人来讲,还是希望它像百年老店那样,执著于专业,醉心于技术,回归自己的初心。
海尔是青岛品牌的一张名片,在青岛是家喻户晓,当然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名声显著。
大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去海尔参观,当时在海尔工业园里面,看到海尔除了传统的白电业务,还有笔记本电脑、手机、房地产等项目,产业链很全,那时候全产业布局是很多大企业提出的战略。(事实证明,全产业链并不是每个集团都会成功)
关于海尔最初的印象,还是张瑞敏砸冰箱时间,张瑞敏也被推上了神坛,俨然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先锋人物。张瑞敏不仅砸掉了冰箱,更砸出了一个知名的家电品牌。也许是海尔从中尝到了甜头,开始轻产品,重服务;轻研发,重营销。
海尔除了冰箱产品一枝独秀之外,其他产品实在是一言难尽,身边朋友有用过海尔手机的,据说体验不是很好。卡萨帝高端冰箱系列的口碑很好,但在冰箱领域,还有其他实力很强的企业,如西门子等。
如很多企业一样,海尔海信在青岛到处拿地盖楼,房地产俨然成为集团的一大盈利模块。海尔在青岛的口碑不是很好,当然不是说产品的质量,而是人们对其公司内部管理的诟病。像海尔这种体量的公司,需要很多家广告公司或者其他的服务商,但是海尔复杂的审批机制,使得回款特别困难,很多小企业因此倒闭。
海尔这几年一直都没有很惊艳的产品出现,在白电领域也出现众多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曾经海尔是冰箱的代名词,现在的海尔想做的很多,但都没有做好。
海尔的服务一直是其征战市场的利器,其实我认为产品才是核心。与其做营销,不如做口碑。
海尔这几年把主要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了,把自己的主业放在了副业的位置上,产品的设计研发、质量提升、售后服务都落后于其他电器厂商,希望青岛人海尔人反思、反思、警醒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尔品牌营销策略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尔品牌营销策略分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下一篇
品牌创新营销,品牌创新营销概念